北京二十初中 北京市第二十中學“空中藝術(shù)課堂(第199課)”——梵高
點擊領(lǐng)取>>>北京各學校初一初二初三下學期期末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
高一年級美術(shù)學科
5月份第二周(11-17日)學案
一
學習內(nèi)容
后印象派之梵高
(選自北京市第二十中學藝術(shù)中心校本教材《油畫》)
二
學習目標
(一)了解梵高短暫傳奇的一生及其繪畫風格形成的背景因素。
(二)掌握梵高繪畫作品中的筆觸與色彩特點。
(三)了解梵高的繪畫精神并能夠就其精神引發(fā)自己全新的思考。
三
學習過程
思考1
同學們,如果讓你脫口說出一個西方畫家,你會想起誰?
想必有很多同學會想起梵高,想起他的《星月夜》和《向日葵》。也許再想多一點,有人會感嘆他是一個割掉自己耳朵的神經(jīng)病。窮困、瘋狂、孤獨、死后成名...世人關(guān)于藝術(shù)家的一切想象似乎都能在梵高身上找到,但是,這些形容詞背后隱藏的是一個怎樣的靈魂呢?
讓我們一起走近梵高,感受他的摯真畫作。
VincentDon McLean - The Platinum Love Songs
(一)短暫傳奇的一生
梵高自畫像
文森特·威廉·梵高(1853-1890),后印象派畫家。生于荷蘭鄉(xiāng)村的一個牧師家庭,由于家庭的原因,早年的生活閱歷特別豐富,做過職員、商行經(jīng)紀人、礦工傳教士等,最后投身于自己熱愛的繪畫行業(yè),成為一名專職畫家。
梵高的早期繪畫風格受荷蘭傳統(tǒng)繪畫和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,畫面風格偏寫實。自1886年游學巴黎,結(jié)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之后,接觸了日本浮世繪作品,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,畫面的色調(diào)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變得簡潔明亮起來。
《吃土豆的人》 1885年
《吉努克斯夫人與書》 1888年
在人生最后幾年,梵高的精神時常失去控制,但是在神志清醒的時候,他還是依然堅持作畫,生活上的困窘、情感的挫敗和身體上的折磨給他帶來了致命的打擊。1890年7月,梵高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,年僅37歲。他短暫的一生中只有10年在藝術(shù)創(chuàng)作,但是卻創(chuàng)作出了2000多件藝術(shù)作品,包括素描、油畫等,可以說是一位高產(chǎn)的畫家。
(二)梵高藝術(shù)風格形成的背景因素
十九世紀末,一些畫家開始反對印象派(戳這里了解“印象派繪畫”)片面追求色彩和光,強調(diào)色塊、體積和線條,他們開始重視自我情感的抒發(fā),認為藝術(shù)形象應該與現(xiàn)實生活里的物象有所區(qū)別,畫家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畫中,把客觀的事物主觀化。自此后印象派誕生,代表畫家是塞尚、高更和梵高。其中梵高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與他對繪畫的研究相結(jié)合,注重在畫中表達心靈與內(nèi)在情感的感受,為后來的表現(xiàn)主義開辟出新的藝術(shù)道路。
(三)梵高繪畫作品分析
1.繪畫題材的選取。
思考2
欣賞以下幾幅作品,你能分析出梵高的繪畫題材嗎?
出生在農(nóng)村的梵高對勞作的農(nóng)民和裊裊炊煙的鄉(xiāng)下生活充滿了極高的熱情和生活上的向往,繪畫題材的選取多以農(nóng)村生活、風景為主。尤其出名的是倔強剛毅的向日葵、黃燦燦的麥田、成片成片的鶯尾花和生機盎然的豌豆花等。無一不寄托了梵高對生活的熱愛和田野風光的歡喜。
此外,梵高還經(jīng)常選用麥田和松樹林作為自己的繪畫題材,濃郁蒼穹的松樹林和空曠寂靜的麥田都散發(fā)著一絲絲悲涼憂傷的氣息。
2.繪畫中的筆觸特點。
由于梵高沒有受過長期的專業(yè)性美術(shù)訓練,所以其繪畫作品在線條上的運用總是隨心所欲,從不拘泥于流俗,他的筆觸運用跳躍,使畫面充滿了張力。他喜歡用純色的點、線作為繪畫的主要元素,通過長短筆觸的交替,或平鋪、或彎曲、或扭動的交織在一起,達到了既粗獷、放任又賦予動感的效果。
梵高的筆觸強勁、狂熱,看似樸素稚拙卻發(fā)自內(nèi)心深處,是心靈的外化知音,幾乎沒有人能夠輕易的模仿,心情好的時候他的筆觸是歡快跳躍的,心情不好的時候他的筆觸就是旋轉(zhuǎn)、扭曲的。其中《星月夜》最具代表性。
《星月夜》 1889年1月,73.7cm×92.1cm,紐約現(xiàn)代藝術(shù)博物館收藏
《星月夜》創(chuàng)作于1889年1月,此時,梵高正在被病魔所侵蝕。在這張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出筆觸的變化,山脈、柏樹、村莊用長長的、有規(guī)律的大筆觸,來表現(xiàn)他內(nèi)心的平靜;星星和月亮則是用細而小、旋轉(zhuǎn)的筆觸,表明了他精神上的躁動和絕命的掙扎。這樣長短筆觸的穿插,使畫面極富動感,使景物有了一種流動性,表現(xiàn)出了他內(nèi)心的矛盾。這些富有變化的筆觸,也成了他獨特的風格。
3.繪畫中的色彩特點。
梵高從印象主義繪畫中學習自己所需要的元素,但沒有癡迷于印象派繪畫里的光和色的表達。梵高認為印象主義在認識現(xiàn)實的過程中,忽略了情感的表達,只追求光明與色彩,這種繪畫風格與他的繪畫精神相去甚遠,梵高更喜歡隨心所欲地使用色彩,盡管是面對自然寫生,也追求運用強烈的色彩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感受。
梵高用高純度的顏色作畫,創(chuàng)作出一種極具現(xiàn)代感的色彩裝飾效果,他喜歡將原色紅、黃、藍以及三間色橙、綠、紫毫無調(diào)和的直接鋪到畫布上。在一系列高純度的色彩運用中,梵高更偏愛黃色、紫色的運用,在他的心目中黃色就是太陽的顏色,象征著光和熱,黃色使他瘋狂,使他入迷,而紫色卻象征著安靜與祥和,像深藍色的大海寂靜而神秘。兩者的交互的運用,產(chǎn)生了強烈的對比效果。
梵高在印象主義繪畫的基礎(chǔ)上,真正釋放出了情感的本質(zhì),他把難以表達的情感色彩轉(zhuǎn)移到畫布上來,用帶有暗示性力量的繪畫色彩語言表現(xiàn)最普通的繪畫題材。
思考3
嘗試分析下圖《夜晚的咖啡館》中的色彩特點。
《夜晚的咖啡館》1888年9月,81cm×65.5cm,克羅勒-穆勒美術(shù)館收藏
《夜晚的咖啡館》描繪的本是簡單的繪畫題材,梵高卻賦予其不一樣的情感力量。梵高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提到:“在《夜晚的咖啡館》里,我嘗試去表達這樣一種感覺——咖啡館是一個能讓人毀滅、發(fā)瘋、犯罪的地方。我嘗試去詮釋黑暗的力量,通過一頭扎進這地方,通過雅致粉、血紅、酒紅、路易十五的柔綠和韋羅內(nèi)塞綠的對比、通過與深深的黃綠和藍綠的對比——所有充斥在這個暖爐的淡淡的硫磺色?!?/span>
通過分析這幅作品我們不難看出,這幅作品雖有寬大的空間,卻產(chǎn)生了一種幽閉的效果,這種效果是由強烈色塊的跳動造成的,紅色的墻壁和金黃色的地板以及綠色的家具、天花板,形成了強烈的顏色對比,金燦燦的地板縱向駛?cè)爰t色的背景之中,紅色以均等的分布與之抗衡,色彩極度鮮明,兩者之間的沖突膨脹感,使人感到不安。再來看畫面中的燈光,表現(xiàn)的是從爛醉如泥的酒客眼里看到的:朦朧、晃動,光暈一圈疊著一圈,令人無法把視線集中。天花板上的吊燈,照亮了淡綠色的臺球桌、地板、后門以及頹喪而稀少的酒客,使寂寥的夜晚咖啡館表達出了幽沉、壓抑的效果,能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印象。
梵高在其繪畫作品中利用強烈的顏色對比來表達他的情感語言,形成了他獨有的情感表達方式。
(四)結(jié)語
梵高在其短暫的一生中,痛苦過、掙扎過、努力過,他把這些復雜的情感融入畫面,悄無聲息的用筆尖刻畫著、記錄著自己的種種。作為后印象派的代表和表現(xiàn)主義的先驅(qū),深深的影響了二十世紀繪畫,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(xiàn)主義。
一百多年過去了,他的作品被拍賣行爭相拍賣,甚至打破拍賣紀錄;作品被印刷出版,瞬間騰空書架;作品被商人轉(zhuǎn)換成商品——電影、歌劇、領(lǐng)帶、帽子、圓珠筆等等。這也許就是對已逝梵高先生最大的慰藉和生前藝術(shù)品不被肯定的彌補。
《麥田上的烏鴉》 1890年
“他生下來。他畫畫。他死去。麥田里一片金黃,一群烏鴉驚叫著飛過天空。”這是法國詩人波德萊爾對梵高的藝術(shù)評價,這悲壯凄涼的言語表達也是對他一生的最好總結(jié)。梵高為藝術(shù)獻身的精神在其藝術(shù)風格上體現(xiàn)的淋漓盡致,讓我們向他致敬。
四
知識拓展
梵高與高更
1888年梵高在法國阿爾定居,他租下一棟二層小樓當作畫室,并把畫室進行了重新裝修。
畫室收拾妥當之后,梵高便虔誠邀請高更來畫室相聚。高更在梵高心目中有著很高的地位,著名的《向日葵》就是梵高為迎接高更而畫,并將它掛在高更的房間中做裝飾用。
作為純粹的藝術(shù)家,兩人希望拋棄一切,給世界留下“一份新藝術(shù)的遺囑”。梵高與高更在這個畫室一起度過了62天,最后因為種種原因兩人不歡而散。高更離開后,便發(fā)生了著名的梵高割耳事件。
高更贈給梵高的自畫像
梵高贈給高更的自畫像
高更畫的梵高像
五
學習素材
1.欣賞《至愛梵高·星空之謎》油畫動畫電影。(由于版權(quán)問題,該視頻無法直接觀看,請同學們自行搜索以下網(wǎng)址進行觀看。)
https://v.qq.com/x/cover/aqvz9iryiju6tov.html
2017年,英國與波蘭合拍的油畫動畫電影《至愛梵高·星空之謎》獲得了第二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(jié)最佳動畫片大獎,并獲得第九十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片提名等獎項。影片被認為是電影史上第一部全手繪油畫動畫作品。
在藝術(shù)層面上,《至愛梵高·星空之謎》嘗試以梵高的繪畫風格及其畫作為語言,描繪這位偉大畫家人生最后的一段時光,是一次極為有益的探索。在技術(shù)層面上,影片是手繪油畫、數(shù)字技術(shù)和動畫的結(jié)合,從5000人中篩選的125名畫師經(jīng)過三周的嚴格訓練,學習梵高的繪畫風格和動畫化的繪畫技法。繪畫工作和轉(zhuǎn)描技術(shù)的使用融合了傳統(tǒng)繪畫與數(shù)字技術(shù),使影片既忠實于梵高的畫作,又能滿足動畫的形式。對于以上兩個方面,許多影評人都給予了高度的肯定,稱其為一場視覺盛宴,或是一次技術(shù)上的成就。
2. 讀《渴望生活——梵高傳》一書,由美國作家歐文·斯通著。
六
本科自測
1. 梵高的代表作品為( )。
A. 《睡蓮》 B《母與子》 C《日出·印象》 D《向日葵》
2. 梵高繪畫的筆觸與色彩特點為: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3. 后印象派繪畫特點: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七
課后練習
1. 眾說梵高是自殺,觀看完《至愛梵高·星空之謎》電影后,你認為是誰殺死了梵高?
2. 梵高生前籍籍無名作品難以賣出,死后卻名聲大噪作品成為天價,你怎樣看待這個現(xiàn)象?
3. 現(xiàn)如今梵高已成為家喻戶曉的繪畫大師,究竟是梵高的作品打動了我們,還是梵高的精神打動了我們呢?
(請從中選擇一個問題闡述自己的想法,并將你的想法寫到下面留言區(qū)吧~)
聲明:本文信息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整理,由網(wǎng)站團隊(微信公眾號搜索:北京小學學習資料)排版編輯,若有侵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刪除。
掃碼添加“家長論壇”微信好友(微信號 16619908263)
獲取最新北京各學校初一初二初三下學期期末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!
咨詢北京初中期中、期末、中考沖刺課程請撥打電話 16619908263 (同微信號)
沒有找到相關(guān)結(jié)果
0 個回復